理论探索
研究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索 >> 研究论坛 >> 正文

    征文比赛一等奖

    【日期:2008-06-14】

    我对师德修养的认识
       会计学院  王苏龙
       师德修养是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学风”一级指标下“教师风范”二级指标的一个主要观测点。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仅对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提高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完善师德修养的规范要求进行探讨,以与大家共同提高、共勉进步,以优良的学风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
       一、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从事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与学生、与学校、与社会、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而师德修养则是指教师为了培养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它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学风建设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首先,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的立身之本。立身之本就是一个人的做人原则和做事准则,存在的价值和信念理想。作为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就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这不仅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而且是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教师,有了较高的学历、科学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能力,还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良好道德风范,才能使学生分清善与恶、美与丑、文明与粗野、高尚与卑劣。人民教师不同于教书匠的根本,就在于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人说得好“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优秀教师在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有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所以说,全校教职工,不论是年老年轻,也不论在学校的什么岗位,都应该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
       其次,师德修养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教风决定学风,而师德师风决定着教风。教师是教育引导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养成的主体。好的师德师风能带出好的学风。我校在“学风建设创优年”实施方案中,没有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在其中,可以说这是一个很不全面的学风建设。因此,我校在“学风建设创优年”活动中,还应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立师德、铸师魂、练师能、扬师风”的教育活动,有效地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激励广大教职工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育人本领。并将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常抓不懈,在教师中经常开展加强教风建设的各种活动,要求广大教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都要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全面指导,对学风建设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其三,师德修养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一个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教职员工的学历层次,教学科研的基本设施,都能够达到相当的水平。学校要持续发展,要快速发展,要超过别人,靠的是大学精神,靠的是优良作风,靠的是内涵发展。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师德师风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校风、学风、学校精神的重要体现,反过来也是校风、学风不断固化和学校精神不断升华的重要促进力量。要实现我校又好又快地发展,还要靠教师的师德境界和敬业精神。客观条件的改善需要一个过程,而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说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其四,师德修养是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理想,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这种素质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为社会培养道德健全、人格高尚的人,是我们的目的。人没有道德,只有技术,那就不算是人,而只是个工具。作为人民教师,不应是制造工具的工人,而应是培养德才兼备新型人才的“灵魂工程师”。有了合格的教师,才有合格的学校,有合格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作为人民教师,只有无愧于时代的要求,才能担当起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
       近几年在教学检查中,发现学生对个别教师的意见较大,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不断降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对待工作、对待教学、对待学生成长的责任心不够,对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对教学环节把握不准,给学生成绩随意打分,打人情分、送礼分,作风散漫,言行不一等现象。尽管是个别现象,但这些行为严重降低了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信任度。所以说,师德修养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二、提高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从教师的道德追求到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师德修养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是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一是在学习中升华。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离开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因此,师德修养离不开理论学习。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其次,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地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是师德规范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应在自己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自己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此外,还要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一方面,要诚恳、主动、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要主动到学生中去,同他们一起活动、谈心,做到多听、多看,从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心声,特别是对自己品行的评价,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和检查自身,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是在实践中磨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一个教师的师德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若不进行道德实践,其师德意识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教育教学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提高师德水平,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强化师德观念,更要在实践中身体力行,用这些良好的师德观念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格。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出自己良好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促进师德修养的动力。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一点一滴的改进积累,才能铸就自己的品格。因此,教师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不断认识,不断锤炼,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升华,才能达到一名教师所具有的道德修养要求。此外,还应做到严于解剖自己。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严于解剖自己,一方面,要学会认识自己。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行以自我教育为特征的修养。因此,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修养的动力。另一方面,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己、发现问题,还不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只有为自己提出新的修养目标,努力改变现状,才能使师德水平真正提高。离开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任何认识和解剖自己都是毫无意义的,师德修养也只能走走过场而已。
       实践表明,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提高修养的必要途径。离开了学习的修养是盲目的修养,这种师德修养是缺乏自觉性的,容易迷失方向。而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则是教师修养的根本途径。离开了实践的修养只能是毫无价值的空谈。因此,师德修养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三、完善师德修养的规范要求
       任何师德修养都有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有一个贯穿其中的道德修养的基本实施原则。这个目的就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活动的方向,而原则对师德修养的规范和要求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做到: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师要提高师德素质,首先应该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职业道德。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往往是于“小事”上显风格,于细微处见精神。教师在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繁杂的事务上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是否敬业,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另外,教师的爱岗敬业不单是对本职工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更表现在对学生的爱上。这一道德要求已被视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正像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热爱学生作为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深厚关怀,反映了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境界。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被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模范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应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着力雕塑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勤奋努力;应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这也是从师立教的根本前提。
       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对于教师来说,师德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的道德修养也要随之而发展和进步。渊博的学识,精深的学业,可使教师树立自己的教育威信,同时也是提高师德素质的保障。作为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吸收和补充新知识;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自身的教育和发展入手,自励自强,锐意进取,做创新型教师,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团结协作一直是中外教育史上普遍被关注和倡导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许多人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实施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任何合格人才的培养,都是教育者群体劳动的结晶,都是教育者群体协作的结果。可以说,现代教育是社会化的集体劳动,要求教师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与人相处时,要真心相待、互敬互帮,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善于沟通、平等待人,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与人共同进步的目的。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财大工作一年感想
       旅游管理学院  周柳华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学校,教师是学校工作开展和生存发展的基础,承担着人类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在构建和谐学校中,教师应不断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树立当代良好的师表风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自从2006年6月份毕业后,我进入财大从事教师岗位一年来,本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亲身的教学体验,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总体概括为“四 情一德”:
       首先,对待工作必须要有激情。教师是要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的,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一个已经心如止水、甘于恬谈的教师的课堂永远不会有活力,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能够时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必须能够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启发学生,如同太阳,吸引着无数的小行星围绕着你,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实现。那么,如何做到上课有激情呢?必须要打心里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理解教师这个职业。要深刻认识到传授知识是一种乐趣,内心里能够涌起自豪感;同时在每次上讲台前要体会紧张的心情,因为只有心里紧张才会有期待,紧张可以促使你全力以赴,可以让你充满动力,一个面对学生已经没有任何激情的教师是不可能做到课堂生动活泼的;最后,课堂结构要有张有弛,悬念迭出,语速要快慢相宜,语音要抑扬顿挫,要调动课堂上的一切因素来达到吸引学生这个目的。
       其次,对待学生必须要深情。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师爱”。大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段使得他们内心都比较敏感,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也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所以作为教师,在内心里不能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要随便训斥和打骂。我始终都坚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即使再顽皮的学生也有其优点和闪光的地方,我们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爱好,因势利导,针对其特点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用自己的深情感化他们。
       第三,对待生活必须要有“热情”,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坚持对这份光荣职业的执着信念。我们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过程中,经济、科技等方面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回避的是,人们的压力、消费支出也随之加大,一些人沦为房奴、车奴等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因为生活工作的压力大,就放弃做一个优秀教师信念的执着追求,就是一种自甘堕落,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更是对自己人生的否定。其实,像我们年轻教师的生活质量、工作环境都不低,可少数人仍然对生活缺乏热情。我认为,这是偏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作祟,没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导致的,从而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
       最后,对待学科专业必须要有“才情”,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见闻。只有精通教学业务才能将最准确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然,这需要根据专业的不同来确定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我是教旅游的,需要博通百科,所以除了本专业的理论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政治、金融保险、农业科技都必须要有所了解。在平时生活中,我很留意每天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将这些新闻事件与旅游业发展结合分析,以便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身边的案例,培养他们学会用专业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工作之余,我每天也会抽一、二个小时用来读书积累知识,这样在上课时我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举出事例,同时,我发现学科之间其实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我通过阅读和思考总结了许多社会的普遍规律和逻辑方法,在上课时把这些东西逐步渗透给学生,学生会感到非常有新奇感,乐于去听。    
       “德”就是指品德。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神圣的,是值得尊敬的,正所谓“见贤思齐”,他们潜意识里会去模仿教师,向教师看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着学生,这样客观上要求教师要有好的品德,身要直,心要正,说话要有修养,行为要光明磊落,这样才能塑造一个良好的大学教师形象,给学生以积极和向上的印象。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在课堂上接听手机、抽烟,不要无故随便停课等等,如此,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的塑造者。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都应该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厦添砖加瓦!


       做一名有爱心的图书 管理员
       ——高校图书馆师德师风有感
       图 书 馆  杜秀云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并非随心所欲或空穴来风,它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活动在道德、行为上的反映。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称之为老师的图书 管理员只有在思想、道德、学识三方面起表率,才能真正把党交给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也是图书 管理员应该遵守与执行的行为规范,他给读者以正确的感召和引导。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图书馆的服务窗口——“生产第一线”工作。每天和读者有很多的交流、互动。在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师德师风对读者是何等的重要。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是工作人员无法更新、改变的,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挖掘馆藏资源,尽可能的为读者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要求。挖掘馆藏资源,提供周到服务这两项内容达到何等程度,能充分说明图书馆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良好的师德师风,我的体会是在工作各个环节上,在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中,奉献美好的爱心。爱心带来了语言美,引发出了行为美。
       一、爱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爱岗敬业,爱读者,爱自己,这就是爱心或良好师德师风的内在品质。
    首先要爱你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那就要为这个工作付出你的情感、热情、时间、精力。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担负着服务育人的双重责任。就以流通部为例,流通部是图书馆重要服务窗口之一,流通部在图书馆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它服务内容简单,但工作环节繁琐,主要是为读者借还图书,还回的图书上架、整架,保持学习环境清洁等等。但是每天接待读者最多,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机会也多。良好师德师风展现的机会也多,影响面大。爱岗敬业,完成本岗位服务育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本岗位管理员的职业要求,一方面要为读者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另一方面还要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为读者排忧解难,不论是学习资料的提供,还是生活上、身心健康上、为人处世上给予帮助和建议。所以,一个热爱自己工作岗位的人,对祖国前途命运关怀的人,他能够给予读者的是知识的需求、愉悦的心情和人生道路的指引。因此,读者在流通部得到的帮助是无法用价值衡量的。
    其次要爱你的服务对象—读者。图书 管理员的全部工作都是针对读者进行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由大学生、研究生组成。大学生、研究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是祖国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党和国家把品学兼优的年轻人聚集在大学里,培养他们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这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学校。学校把任务交给了教师、教辅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在校工作人员学生都称他为老师,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培养人才尽职尽责,都应当在各个岗位上表现出良好的师德师风。
    特别是图书馆这个学生的第二课堂,主要供给读者知识的补养,所以称为老师的管理员要负责来图书馆的每一位读者,为他们的需要提供热情的有效的服务。怎样来爱读者呢?爱读者,就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融洽、和谐、平等的。爱读者,就要做到既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急不躁、苦口婆心、信心百倍、满腔热忱。爱读者,就要坚持正面教育始终引导读者积极向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读者人格,切勿伤害读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爱读者就是如同爱自己与爱家人一样,用真爱关心读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倾注全部的爱为读者提供所需,让读者感到温暖,从而缩小管理员与读者之间心灵上的距离,双方成为知心朋友,读者愿意向管理员敞开心扉,愿意接受管理员的各方指导。
       身教胜于言教。幽默风趣的谈吐,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满意周到的服务,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读者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双方融洽的关系,可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从而对管理员的信任感、尊敬感悠然而升,即“亲其师,信其道”。具体讲就是要急为读者所急,想为读者所想,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图书馆宗旨始终贯穿于工作当中。
       最后要使自己首先成为有良好师德师风的人。 每当你尊重读者的同时,也等于尊重了自己。爱自己,就是要知道,自己在读者的心目中是为人师表的老师,既然称之为老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就要实实在 在地展现给读者。语言真诚、行为美好、知识专业、衣着得体,这些美好的东西不仅是影响读者的学习, 而且能使读者感到人格和道德的震撼,甚至是终生难忘的。正因为如此,爱自己,就是要打造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有价值的人。应该是读者在离开图书馆之后,仍然不能忘怀管理员师德师风的魅力。
       二、美好语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条件。爱心,可以播种美好的语言,语言是人与人的交际工具,是打开人的心灵窗户的钥匙,在工作中,是否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在读者身上产生的效应是截然不同的。
       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管理员,在工作中注意发挥语言的魅力,从而表现美好语言在读者身上产生的效应。可以说管理员在与读者的交际中使用文明语言,是管理员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所谓语言就要做到文明礼貌用语不离口,服务中通过这些礼貌用语,表达了管理员对读者的尊重和绵绵情怀,通过热情、温和、真诚、恳切的语音、语调,体现出管理员高尚的品德与美好的情操。“您好”, “需要我的帮助吗?”, “找xx书吗?请跟我来”, “请记着,还书时间”, “找书吗?我帮您查”, “挂失证吗?请稍等”。一个个读者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笑容,口中称谢,欢欢喜喜的离开流通部。
       如果管理员不注意语言要求,缺乏为人师表的约束,对读者不负责任,有厌烦情绪,冷言冷语,对读者的需求麻木不理,在这里读者的学习热情就可能降到冰点。例如,读者问:老师,xx书放在哪里?我找不到。老师用手指一片地方,说:就在那一片。读者找一会儿又说:老师还是找不到。老师回答:你找不到,我也找不到。好了,读者不在说话,满心的怒气,满脸的不高兴,快步离开了图书馆。就是这种服务过程,有的读者好长时间不再踏进图书馆的大门。
       三、 美好行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爱心,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实践或外部表现。
       有爱心的管理员他们的语言是文明的、和气的,行为举止也必然是规范、合理、自然、大方的,或者说以行为举止代表语言来表达真诚的服务。读者会深深地被这种行为举止所感染,从而使读者的精神为之愉悦。行为姿态端正高雅,举止形象稳健敏捷,体现了自然大方、规范合理的美好行为要求,美好行为体现在嘴勤、手勤、腿勤上。嘴勤,就是要做到主动询问读者需求,及时帮助。手勤腿勤,就是要做到亲自为读者查找所需,及时准确,不嫌麻烦。在与读者有物的交接中,轻接、轻给、轻拿、轻放,每一个动作都不弄出大的响声,给读者亲切、温和,温暖的感觉,
       再以流通部为例,试想,如果为读者借书,在给读者传递书的过程中,把书往工作台重重一放,“啪”的一声,不仅要吓着读者,而且就连周围的同事也会吓一跳;如果读者多问几句,“不知道”三个字把读者距之千里;如果读者请求在计算机中查看,“忙得不行”拒绝服务;这种种行为会令读者及周围人不舒服,更重要的是因此影响了读者的学习心情,耽误了读者的学习时间,浪费了国家的知识资源,更为严重的是误人子弟。这就不是良好师德师风的表现。
        总之,师德师风也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语言、行为。透过语言、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服务观、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思想。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在高校图书馆如果管理员都是有爱心、责任心,有着开拓进取,乐于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那将会为全校师生员工营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真正第二课堂的学习环境。